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这代企业家,成功靠什么?

直新闻 2024-05-1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趋势捕捉 Author 青青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于4月25日开幕,展会持续11天。展会上将集中发布大量的首发车、概念车,加之中外知名企业家济济一堂,谈笑风生间火花四溅,让本届车展的化学反应很足。25日、26日两天是媒体开放日,在信息碎片化传播极为迅速的当下,企业家们在车展上的各种互动细节,也在社交网络上迅速刷屏。热闹之外,也让人深深感受到,中国当代企业家的成长与变化,以及他们成长背后波澜壮阔的新时代。



北京车展虽然是众星云集,但是最闪亮的星依然是新能源领域的中国企业,比如比亚迪、宁德时代等。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以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代表了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家的特质,那就是都从技术研发起家。无论是出生于安徽无为县的王传福,还是生于福建宁德市飞鸾镇的曾毓群都曾经历过艰辛、贫苦的少年时代,他们也都抓住了高考的机会,选择了理工科专业。只不过王传福学的是冶金物理化学系,而曾毓群学的是船舶制造。


这样的专业背景给他们的成就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也让他们在每一个具有考验的时刻,自助自救,创造奇迹。1999年,曾毓群创办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当时为了能让公司迅速拥有自己的技术,这家初创企业斥资100万美元,购买了美国贝尔实验室聚合物锂电池专利,但没想到高额购买的专利存在严重缺陷,按照该技术做出来的电池,充放电几次,就会出现鼓包问题。贝尔实验室说自己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由于购买专利花费了公司40%的资金,专利能否使用,关乎企业生死存亡。曾毓群和另外两位创始人陈棠华、张毓捷只能背水一战,而他们用了两个星期就解决了贝尔实验室以及另外20多家企业这个始终一筹莫展的问题。


曾毓群


2021年,俞敏洪曾经问王传福说:巴菲特说你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合体,你觉得你更像谁?王传福说:偏向爱迪生。王传福当时还说自己70%的精力仍然花在技术上,30%用在管理上。而说起企业战略,王传福则认为“不能赌,要有科学依据”。


王传福


曾毓群则恰恰相反,他以“赌性更坚强”自居,曾毓群解释说:“光拼是不够的,那是体力活;赌,才是脑力活。” 所以“赌”在曾毓群这里,不是靠天吃饭,而是胆识、勇气与坚定。


其实在战略上、在前瞻性上,曾毓群和王传福都令人敬佩,当年王传福想要进军汽车领域,收购秦川汽车,不仅公司内部反对,而且股价大跌,但他就是坚持自己的判断,后来有人问他,你想过吗,如果失败了比亚迪就没了?王传福笑笑不说话。而曾毓群当年想去福建宁德设厂的时候,也是面对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日本总部的反对,据说曾毓群当时还动员宁德籍的员工,“如果总部不同意,就辞职”。看起来的“赌”,其实是在经历千锤百炼之后,对于时机把握的自信,同时也来自于,他们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一同成长起来的眼界与心胸。


曾毓群和王传福也都是坚定的全球化理念的践行者,两人事业发展的经历中有大量汲取西方先进经验的过程。以曾毓群来说,改革开放初期他来到东莞,以在日企中做技术员起家,及至后来创办了宁德时代,他又通过给宝马“之诺1E”的电动车供应电池的契机,建立了当时全亚洲最大的测试中心,而且将宁德时代对动力电池的理解和技术水平,上升到了国际顶级的标准。


2023年9月慕尼黑车展上的宁德时代展品


而对于王传福来说,比亚迪的每一个布局,都有他宏观层面的准确判断,比如他说诺基亚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产品没问题但是战略有问题。说起“比亚迪云巴”,他就以东京都市圈为例,2000万人口的东京都市圈,道路狭窄,汽车量比北京还多,但是不堵车,就是因为有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谈到太阳能,他首先提到的就是中国的石油进口70%左右是走马六甲海峡进行运输,所以解决能源问题对于国家太重要了。


不得不说一句,当前中国的企业家的成功不是历史的运气,而是时代的淬炼,从高考到南下广东创业,再到技术自强自立,坚持开放,走向全球,每一次他们个人命运齿轮的转动都和国家发展的齿轮紧紧咬合在一起。


王传福、曾毓群当前都是《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西方重要财经媒体高度关注的对象,并不愿意过多谈及国际政治的曾毓群,其实非常善于提出平衡性的解决方案,比如对于美国市场,他认为可以不建厂,而采取技术合作的方式,将技术授权特斯拉,让特斯拉在美国建厂。曾毓群甚至还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提出了解决国际产业链争端困境的方法,那就是原料、技术、市场采用“433”分享模式,也就是原料、市场各30%,技术占40%,曾毓群说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正说明了,新时代的中国企业家是能提供中国方案的。


而另一位人气超高的企业家,走的不算是纯粹的技术流路线,但是西方媒体对他的评价倒是很值得细品,英国《金融时报》说雷军以其营销才华和把创意转换成产品的能力,赢得了与乔布斯相媲美的评价,使他在小米的首席执行官及董事长职位上被冠以“雷布斯”的称号。“雷布斯”名声在外,让人想起他在印度的英语演说,被网友调侃为塑料英语,雷军的英语水平确实不如用英语和保时捷CEO砍价的曾毓群,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语言只不过是沟通工具,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家在出海过程中展现的商业才华和人格魅力。所以《华尔街日报》哀叹“‘中国乔布斯’仅用三年就造出电动汽车,苹果你的车呢?”





文章来源:“趋势捕捉”微信公众号


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